- Published on
我的2018
- Authors
- Name
- hpoenixf
从入职阿里一月总结到2018年总结
拖延症让我这篇总结从“入职阿里一月总结”拖到了“2018年总结”,这也算是拖延症晚期的一种表现吧。
2018年是起伏的一年。年初我在创业公司经历了一个月的 9116(早九晚十一,一周六天) 模式,开发了小程序,随后离职,从广州回到深圳。在经历了多轮面试后,我于五月底加入了阿里旗下的 Lazada。半年时间里,我从期待到失落,再到重新燃起期待。期间,十月还去了一趟泰国,人生总是在高低起伏中向前。
职业经验的反思
从两年多的职业生涯来看,我跳槽了三四家公司,有一些体会想和大家分享:
离职率高的公司通常不值得久留 离职率高往往意味着问题,比如管理混乱或发展受限。如果公司本身不够好,留下来也很难长期成长。
不要只完成任务,要努力做得与众不同 单纯完成任务并不能让你在未来的求职中脱颖而出。要主动思考:
- 你和其他候选人有什么不同?
- 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?
- 你如何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?
换工作期间别苦等,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 如果离入职还有一段时间,别浪费在无尽的等待中。可以选择去旅游、穷游,开阔视野。长时间无所事事不仅浪费时间,还可能让你变得更懒散、更焦虑。人生中拥有几个月空窗期的机会很少,善加利用。
入职阿里:从期待到失落
加入阿里前,听过很多传言:阿里是前端工程师的最终归宿,这里诞生了 Weex、Ant Design、Egg.js 等优秀技术。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,来到这样的平台就像高考考进清华北大,确实让人兴奋不已。
然而,刚入职时却感到了一些失落:
踩坑连连的开发环境 在开发频道页面时使用 Weex,尽管是内部自研的工具,但调试体验略差。
重复劳动的疲惫 做大促活动页面时,需要用 jQuery 开发模块,让运营通过这些模块搭建页面。虽然这种模式简化了页面搭建,但开发模块、不断调整样式的工作既无挑战性,也缺乏成就感。 更让人抓狂的是,由于 Lazada 服务东南亚电商市场,每次更新页面都需要重复发布到六个国家。文案翻译错误或更新稍有疏漏,就要重新发布,这样的重复劳动令人疲惫不堪。
转变:寻找机会,超出期待
在与同事的交流中,我逐渐意识到:看似不足的开发环境,其实意味着更多的机会。
- 在一个完善的平台,可能只能“搬砖”或做一些细碎的改进;
- 而在 Lazada 这样的平台,还有很多未开发的潜力,可以去主动解决问题、做出影响。
因此,我开始调整心态:完成任务只是基础,要想真正成长,就要超出期待,主动思考如何提升团队和业务的整体价值。 我问自己几个问题:
- 如何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?
- 如何降低新人的上手学习成本?
- 如何提升页面性能和代码质量?
- 如何为业务带来更大价值?
主动做的优化
在日常工作之外,我主动做了以下事情:
- 优化脚手架和模块模板:为团队开发过程减少重复工作。
- 加入多语言切换参数:方便开发和调试多语言环境。
- 开发 Chrome 插件:快速排查模块请求与相关信息,提升调试效率。
这些尝试不仅提升了团队效率,也让我对工具链的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Lazada 双十一项目
让我感到骄傲的是:作为一名新人,我被分配为 Lazada 双十一分会场的前端负责人。尽管项目中很多关键环节由资深同事把控,但我依然从中学到了很多,并对项目流程做出了一些优化。这个项目让我对大促活动的复杂性、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总结:选择成长
我选择成为程序员,是因为这份职业让我能不断学习和成长。回顾 2018 年,虽然经历了迷茫和疲惫,但也从中收获了经验和成长。
希望在 2019 年,我能继续前行,收获更多!